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是迄今人类航天器拜访最少的一颗行星那你知道水星都有哪些特点吗?
水星是太阳系内质量和体积最小的一颗行星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 1/20直径为 4880 千米体积只有地球 1/3 大
水星的内部结构它有一个主要由铁和镍构成的核幔和壳的主要成份是硅酸盐
别看水星的体积小它的密度却很大水星有一个非常大的铁内核水星的铁内核占其体积的61%而地球的仅占17%这也意味着水星的外层岩石早已消失因此科学家们猜测在水星形成的早期很多原行星在太阳系中旋转穿梭其中一颗击中了水星这颗原行星或许有水星的1/6的大小但是它却轰掉了水星大量的岩石表面从而对水星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水星没有生命
由于水星太小引力不足以维持任何大气那里几近真空同时越小的体积就越容易散失热量在经过亿万年演变后现在水星内部的地质活动几乎停止所以也不会产生足够强的磁场因此在仅有地球1.1%强度的磁场保护下水星根本无法抵御太阳强大的太阳风和电磁辐射这导致水星是个几乎不可能孕育生命的蛮荒之地
水星一天等于水星两年
水星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在距太阳近时速度可达到 56 公里 /秒在距太阳远时速度减为 37 公里/ 秒即使如此比起地球平均 29.8 千米 / 秒的运行速度来说水星的运行速度还是太快了
1965 年美国天文学家佩廷吉尔和戴斯成功地测量了水星的自转周期为 58.646 日水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自转周期的1.5倍水星公转一周大约88个地球日地球每自转一周就是一昼夜而水星自转三周才是一昼夜水星上一昼夜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 176 天与此同时水星也正好公转了两周因此可以说水星上的一天等于水星上的两年
难得一见的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最近太阳的行星由于水星距太阳最近被太阳耀眼的光芒所笼罩因此人们在地球上很难看清它的身影
当水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只有它的背面被照亮因此从地球上望去看不到水星的踪影若想从地球上看到水星只有在水星与太阳的角距最大时才能在地面上看到它的一部分最多只能看到它的“半边脸”而当水星在早晚的很短时间内出现在东西方地平线上空时水星星光又被地球大气吸收亮度很低而且还受地理纬度和地形地物的影响因此从地面上观测水星的机会很少只有在黎明时分或太阳落山时分人们才可以用肉眼看到在西边的一个小亮点
水星温差巨大
水星上没有大气白天阳光直射水星时它的温度最高可达430℃但是由于没有大气为其保温夜晚阳光照不到时水星上的气温会骤降至 -18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水星的自转速度非常慢所以昼夜时间过长也使得水星上的夜晚来临之后其表面温度会有长时间的降温过程水星表面的昼夜温差极大就好比在冰箱和烤箱之间来回变换因此水星成了太阳系中温差最大的行星
水星和月球表面很像
水星和月球表面的岩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所以它们的颜色类似都是淡淡的灰色硅酸盐是什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提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泥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水泥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酸盐这样说来水星和月球就像两个“水泥球”其本身并不会发光所以它们在天空中呈现的颜色与反射的太阳光有关
图为水星
水星上的陨石坑
水星既昏暗又荒芜表面覆着灰褐色的尘埃遍布着无数次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疤痕”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很小的陨石都能撞击到它的表面因此大大小小的陨石坑遍布水星的表面大的陨石撞击形成多环盆地比如:卡路里盆地
上图中的色彩并不是水星实际的颜色在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是水星表面不同种类的岩石分布情况图中最大的一片亮黄色区域就是卡洛里斯盆地该盆地直径约550千米是水星北半球最为醒目的标志大多数大陨石坑出现在水星形成早期由较重的陨石撞击形成直至38亿年前才逐渐平息下来之后不久熔岩漫流,遍布其表面并覆盖了一些陨石坑形成了平坦的平原接着水星的内部冷却收缩其外壳出现裂缝和山脊最终大约在7.5亿年前水星的地幔已大量收缩使得熔岩自此停止外流从那以后水星的表面几乎没有改变只是因不断受到微小撞击留下“疤痕”
水星上的“蜘蛛”地形
科学家在水星巨型盆地卡路里盆地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蜘蛛”地形因为从空中看去它宛如一只张牙舞爪的百足蜘蛛“蜘蛛”的“身体”是一块高约 800 米的台地从那里向外辐射出上百条纹路宛若蜘蛛无数的足那台地可能是火山的残余而像蜘蛛腿似的辐射条纹则是水星上随处可见的山脊“蜘蛛”地形是水星不断收缩、老化的标志当星球因内核逐渐变冷而收缩时表面地壳会相互挤压形成这样的“皱纹山脊”
你还知道关于水星哪些知识呢?可以给小编留言下期我们将一起认识更多的地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