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聊天机器人 ChatGpt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人们都在感叹现代人工智能的强大,不仅能给人写诗画画,还能问诊断案给。
但是你知道吗?最早的机器人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而且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甚至还会流露情感,暗送秋波。
这要追溯到上古时代周穆王时期,在昆仑山那片神秘之地,穆王遇到了一位名叫偃师的奇人,《列子汤问》有云:“偃师是一名工匠,善于制造能歌善舞的人偶。
”有一次,他向周穆王献上了一具比现代机器人还要优秀的木偶,却不料,这具傀儡惹得周穆王妒火中烧,险些杀死了偃师。
这个故事,是记载在列子汤问中,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曾经写下,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的诗句。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偃师献人偶
周穆王自昆仑山归途中,遇上偃师求见,言道他有一身绝技,可为大王打造任何东西,而且刚刚完成了一件作品,能歌善舞,想要献给大王看一看。穆王说:“那就明天见。
”第二天,偃师来到穆王面前,穆王看到有人跟在后面,便问:“这人是谁回大王,这就是我刚刚造的倡者。
这个倡者呀,古代是指表演歌舞杂耍的艺人,比如娼女娼优。不过偃师做的这个倡者,是一名男性。
听说这是一个人偶,穆王感到非常的吃惊,仔细观察那个人偶,发现他无论是举手投足或者是疾跑慢走,都跟真人没有任何的区别,而且他唱起歌来完全符合音律,跳起舞来也是千姿百态,十分的好看,穆王觉得这就是一个真人。穆王虽然心中疑虑。
怀疑是偃师骗人,想求取赏赐,但是他也十分的欣赏人偶的表演,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妃子们都叫了过来,让他们一起看。
可是表演到最后,这木偶竟然对着穆王的两个妃子挤眉弄眼,这一幕被所有人看在眼里,穆王勃然大怒,下令将偃师拖出去砍头。偃师跪倒在地,连连求饶,说这只是个假人,然后就把假人拆成了碎片。
穆王发现,这确实是一具用木头、皮革、胶漆作而成的人傀,五脏六腑,皮毛筋骨,无一例外都是假的,但是呢,样样俱全,毫无缺失。
偃师随即又将他们一一拼装起来,这一地的杂物又变成了当初的那个人偶,穆王大为震惊,因为这个人偶,废去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去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去其肾,则足不能不步。
也就是说呢,他试着拿掉这个假人的心,这个假人就失去语言能力了,拿掉他的肝,这个假人就看不了东西,拿掉他的肾,假人的双腿就无法移动了。验证了这确实是一个假人之后,穆王转怒为喜,下令用车把他带回国。
关于鲁班的技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史书《墨子·鲁问篇》中有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三日不下。”鲁班是公输子。
据说,鲁班所造的木鸟,可以乘风破浪,一飞冲天,三日不落。
一只木鸟能在天空中飞行三天三夜而不落下,就是现代飞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吧?这个2000多年前鲁班制造的无人机到底是什么原理,对于现代人而言呢?都是一个谜。
无论是鲁班还是墨子,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自以为技艺已经登峰造极,但是自从门下弟子向他们讲述了偃师的发明之后,二人自叹不如,从此再也不敢谈什么技艺,只是老老实实的守着木工用的圆规和尺子勤学苦练了。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别说鲁班和墨子了,就是今天,连马斯克都只能汗颜了。
历史上得黑科技
偃师制造的人偶,应该是最古老的机器人了,在历史上,还有其他的人偶。
1978年,在山东莱西点将台一处西汉墓穴中发现了一批特别的东西,那是一堆大小不一的木偶,其中最大的一具,身高达1.93公尺,虽然被掩埋了2000多年,但是仍然可以轻松操控站立或者是跪坐。
一些学者猜测,这些木偶很可能是丧葬仪式中的一种表演道具。
东汉张衡、三国诸葛亮、马均、南北朝祖冲之、北宋苏颂等人,都曾造出过一些惊世骇俗的机器。
三国时代,有人向魏明帝献上了一套杂技的模型,但这套东西只能用来装点门面,不能活动,于是魏明帝就问马均,能不能让他动起来。
于是马均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做山岳,使木人跳环,掷剑,变化百端。
也就是说呢,马均用大木头又雕又削,做成了轮子的形状,放在地上,下面用流水使它旋转,然后又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人偶,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还有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等各种各样的动作。
到了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喜欢享受,他的手下不仅给他做了一台可以和他一起喝酒的人偶,,还在观文殿里制作了飞仙,也就是机器人,他们居然还会写文章,条贯有序,文略里唱,而且抄写真正,文字之间,无点篡之物,就是说,抄写的字迹端正,格式工整,这是不是像极了今天的聊天机器人呢?历史上有记载,朝野千载里面记载唐代洛阳有一位县令叫做殷文亮,性格聪巧,喜好饮酒。
他发明了一种专门劝酒的机器人,还为他穿上了一套五颜六色的绸缎衣裳。每当宴会开始的时候,这个小木偶都会给客人们敬酒,而且都是客客气气的,如果杯子里的酒还没喝完,他就不会再给客人斟满。
除了这些之外,这位县令还制作了一个会歌舞的女木人,能吹笙唱歌,而且都符合节拍,如果宾客还没有喝尽兴,那个女木人就会连唱带吹的让大家继续饮酒。谁也猜测不出这两个木人的神妙。
朝野千载中还记载,唐朝的柳州刺史王具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够沉入河流湖泊中,捉到鱼以后脑袋就露出水面。
更加有趣的呢,要数乞讨机器人了。有一位工匠,名为杨务廉。他制造出了一个拿着一个青铜碗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可以自己化缘,当碗里装满了钱币,他就会将金币收起来,然后对着施主鞠躬。
沁州城中,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往碗里扔银子,就为了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天它都能够为它的主人讨到数千钱,真的是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在《太平广记》中,有一个和马均相似的人,开元时期,也是一个姓氏为马的人,名字叫做戴丰。
开元九年唐玄宗李隆基登临泰山,广邀天下工匠,为其铸造一辆御辇,马戴丰受命制造,一口气就造出了失传的指南车。
马戴丰不仅为唐玄宗造了车,还给皇后做了一个机器人的梳妆台,这个梳妆台,在皇后梳洗的时候,只要打开妆门,就会有手拿毛巾和梳子的木偶妇人出来,恭恭敬敬的将这个毛巾和梳子送给皇后,然后又返回原地。
当皇后梳洗完毕以后呢,这些手持香脂香粉的木夫人就依次的出来,最后化完妆以后,这些东西就仍然由木夫人拿进去,门全部会自动关闭。
古代就有这样的机械装置,是不是非常神奇呢?马戴丰还创造出了一种名叫酒山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用来劝酒,用来招待客人,这座酒山,矗立在一只直径四尺五寸的大沙盘中,大盘是由一只人工制造的大龟支撑着,所有开闭运转的机关呢,都装置在这个大龟的腹中,盘中有酒山,高三尺,峰峦殊妙,好像山水盆景一样。
客人入席以后,这个酒山顶上的楼阁门,就会自动的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木人来替客人斟酒,斟完酒后,它就会自动的退入阁门内侧,从不漏误,令宾客惊叹。
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征的人,来自于陕西泾阳,乃是一位天启进士,因为他善于制作奇器,被称作是诸葛孔明在世,传说他能够造木偶人,宛然如生,一到收获的季节,王征制造的木偶人,就会帮助干农活,事半功倍。
在他的家里还有空屋传声的设备,壳一壁以传语,每只冠昏丧祭,以一人语窍,则前后数十屋皆闻,名曰空屋传声,这个就是像我们现在的广播。
虽然古代制作的人偶和现代得机器人,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制作得原理和方式却完全不一样,可惜古代高科技制作得技术已经失传了。
那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