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前沿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作者:人汽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作者:王珊珊

2023年,一场由特斯拉牵头的“价格战”已经打响。1月6日,特斯拉再次宣布大幅下调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的价格,这距离上一次官降仅仅才3个月时间。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同时,这也对其他厂商造成明显冲击。目前,已有小鹏和AITO跟进降价,前者直降3万元,后者至多降价3.6万元,而大多数厂商还在观望中。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供需关系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不仅新旧势力众多,而且局势愈加复杂。而仅仅国产3年的特斯拉,也从最开始搅动市场的鲶鱼,成为令竞品胆寒的鲨鱼。

可以预期,在接连多轮大幅度降价后,特斯拉将在下沉市场掀起又一阵腥风血雨,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被迫进入新一轮淘汰赛。

“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一车难求的特斯拉成了随处可见的街车。才过了一个春节假期,小区停车场内又多了几辆崭新的特斯拉。

“之前也考虑过其他品牌的车型,但特斯拉降价之后,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特斯拉新车主小熊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电动车消费者的心声。

春节前夕,特斯拉派发了一个特大“红包”,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价格大幅下调2万-4.8万元,创下特斯拉中国售价历史新低。有消息称,降价当日特斯拉全国提车数量破万。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对于特斯拉的降价,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对外回应称:“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2022年,是特斯拉创造纪录的一年。1月26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2022年是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随后的财报分析电话会议上透露,“1月份的订单需求量大约是产量的两倍,2023年特斯拉的销量可能达到200万辆。”

在中国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特斯拉也“鸿运当头”。继前一交易日大涨10.97%后,特斯拉再涨11%,报每股177.90美元,较1月份低点反弹近75%,本周累涨超33%,创2013年5月以来最大周涨幅。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很显然,凭一己之力,特斯拉再次拉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争夺的乱战。谈及中国竞争对手,马斯克的评价是:他们工作时“最努力,也最聪明”,也最有可能仅次于特斯拉。

没有近忧,不乏远虑

毋庸置疑,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这是特斯拉降价的底气,但并非大规模降价的根源。事实上,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特斯拉正面临来自中国品牌的严峻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2022年四季度实现经营利润39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从上季度接近85%的增速上继续滑落。

这里的关键还是汽车毛利率下降太多。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汽车毛利率为25.9%,是过去五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经营现金流为32.78亿美元,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36%。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1月降价的影响将在2023年一季报中得到体现。

短期看,特斯拉通过降价刺激销量,是牺牲盈利换取市场份额,但中国市场并没有因为降价而企稳。面对百花齐放的中国电动同行,特斯拉缺少新车,市场压力逐渐累积。

特斯拉成立以来,至今主力热销车型仍旧只有model 3和model Y两款。而起步较晚的“蔚小理”已经部署了五六款,甚至七八款车型。瑞信研究院给出的一份预计显示,2023年中国将有大约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比去年多出30多款。其中,不少品牌将在进一步跟特斯拉Model 3竞争中,获取更大规模的销量订单。

而且,频繁的大幅度调价,对品牌价值、品牌忠诚度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相比特斯拉走的是平价路线,中国品牌高价路线的前景正越来越明朗。蔚来主攻35万以上的价位区间,豪华车型的价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而比亚迪汉、唐对特斯拉市场空间的挤压,也是在20万以上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水平竞争的结果。

难题还不止于此。正如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所说,FSD软件订阅服务,将是“特斯拉市值可能改善一个数量级的东西”。但从收入上看,去年四季度,特斯拉依靠FSD的收入仅有3.24亿美元,相比汽车销售收入的200多亿美元,仍有极大的差距。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市场担心特斯拉的汽车业务毛利率将跌破20%。关于这点,特斯拉认为今年毛利率会比20%高一点,而平均售价将在4.7万美元左右。

此外,随着产能的扩张,外部需求的下降,特斯拉积压订单明显减少,曾经需要等待数月才能提车的日子也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初,特斯拉之所以能在上海建厂生产,也是因为特斯拉和上海签了对赌协议,双方约定好从2023年底开始,每年特斯拉要向上海缴纳3.23亿美元的税费。虽然特斯拉2022年销量还不错,但是它将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有业内人士推算,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每月的产量要在5万台以上,才能玩得转。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为了刺激销量抢回订单,特斯拉先发制人,降价促销已经上市多年的Model 3和Model Y,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方式。

群狼环伺,谁能笑到最后

显而易见,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大幅降价,将对小鹏、问界等同类车型造成直接冲击,也会使得原本就成红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问界是首个跟进降价的新势力品牌,其M5 EV车型降价2.88万元,调整后售价为25.98万元起;M7车型降价3万元,调整后售价为28.98万元起,与特斯拉ModelY价格几乎一样。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小鹏汽车是第二家应战的新势力,其G3i/P5/P7三款车型的降幅在2万-3.6万元之间,调整后全系售价都在25万元以下,同样是直接对标特斯拉。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相比之下,理想、蔚来受特斯拉降价影响更小,依然在“坚挺”。目前,理想、蔚来主要针对高端纯电市场,从产品价值和产品利益上,聚焦于3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平均售价较高。而特斯拉更加聚焦于20万-30万的价格区间,并不直接“撞车”。

至于欧美等海外电动车企,特斯拉降价也没有太多影响到其潜在客户群。除了产品定位上的差异,对于BBA这样的传统车企来说,如何让其新能源产品不被视为“油改电”才是目前的最大挑战。

事实上,面对特斯拉的降价,有危机感的不仅是同级别、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就连同价位的燃油车也会受到冲击。

特斯拉Model 3现在最低只要22.99万,还免购置税,这个价格和合资的很多B级轿车差不多,比如雅阁、凯美瑞、帕萨特、迈腾等等。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值得注意的是,20-30万元这个市场是承接主流家用和高端消费的中间地带,对成本与产品力均衡性要求非常高。降价对特斯拉可行,能够牺牲盈利换取市场份额,但对于小体量品牌或者成本控制能力不够强的品牌,并非可以毫无顾忌大打价格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完全退坡和电池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此前已经有比亚迪、长安深蓝、奇瑞新能源、上汽荣威、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多家车企,对旗下相关车型进行提价,来转移部分补贴退出带来的成本上升。

人汽观察:

「人汽」“降价”解除了特斯拉的近忧

行业在转型升级,车企在优胜劣汰。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有效阻碍了特斯拉的增长速度。一个显著的信号是,比亚迪以近180万辆的销量,高达208%的增速,夺走了特斯拉稳坐多年的销冠宝座。

2023年,政策刺激结束后的需求透支效应在所难免,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同质化,差异化的竟争优势也越来越难获得。

虽然特斯拉仍然是汽车行业中最能赚钱的企业,但在群狼环伺的中国,能否续写以往神话,重拾市场信仰,变量比以往都更多。

相关内容